企业新闻

市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(农业农村部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)
发布时间: 2024-08-18 浏览: 15 人次

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

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如下:粮食产量连年丰收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、种植结构调整优化。粮食产量连年丰收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粮食生产几起几落,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市场出现卖粮难、粮价下跌,影响了粮食生产,粮食产量开始下滑。

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首先,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。近年来,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,农业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,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同时,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农田水利设施、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,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
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:农业科技创新、农业机械化、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,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。

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的表现有: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: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,农业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,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。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: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,农产品品种不断丰富,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,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。

农业提供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资料,是人们的衣食之源,生存之本。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。农业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。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。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。农业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。

新中国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的成就和主要原因?

1、主要原因是:国家水利设施建设。中国农业自古以来主要是靠天吃饭,自然灾害频繁。“国家兴修大型水利设施是非常重要的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。前30年,新中国实施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水利发展史上,规模最为浩大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。

2、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。

3、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,由于历史问题,许多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少,这制约着农业的发展,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。农业环境问题突出,生态系统退化明显。我国农业用水方式仍比较粗放,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。

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?发展趋势是什么?

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,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。 我国一直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,在农业科技、经济、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。 但当代中国农业在社会、经济、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,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。

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,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历史上,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制度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转变,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推动了农业的发展。 当前,我国农业在社会、经济和生态方面面临挑战。

我国农业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导,从个体层面看,农民具有一定竞争力。但从产业资源、劳动力等层面来看,农业面临诸多挑战。产业层面,我国耕地面积约18亿亩,农业从业人口约4亿,平均每人不到5亩,稳定供货能力不足,使农业从业者和农民面临销售风险,不利于市场竞争。

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,其发展态势直接关联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增长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,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 **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,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。产量稳步提升,结构不断优化,产业升级步伐加快。

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。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,农业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深化改革为动力,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。根据市场需求,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使产业结构更优。农产品加工业、休闲农业、农村电商竞相发展,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。

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(一)农业经营模式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,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。这种模式源于上世纪的政策,曾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。然而,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,这种模式的灵活性和低效性已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,导致经营困难。

我国水稻单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

我国水稻单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 科技进步: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例如,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改进等,都为水稻单产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 农业机械化: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
我国水稻单产在60年代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矮秆基因的利用。在我国水稻发展史上,单产出现过3次重大突破。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矮化育种,主要通过降低株高,使品种的耐肥抗倒性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。

水稻种植劳动力集中,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,传统种植技术与现代农药化肥相结合提高了水稻抗灾害能力,因此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;(2)水稻生产技术落后,机械化水平比较低,人均耕地少,因此劳动生产率低。

我国水稻单产在60年代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矮秆基因的利用。1966年,袁隆平的论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。7年后,他和助手李必湖育成三系杂交水稻,将水稻亩产量由300公斤提升至500公斤以上。又过了三年,三系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,当年就种植208万亩,累计增稻谷5亿吨以上。

有2个因素,一个是光照,另外一个是水分。光照 对幼穗分化关系密切,光照强有利于幼穗分化,穗分化时低温阴雨,日照少,或者禾苗封行过早,田间郁闭,都会造成枝梗及颖花的败育。水分 幼穗开始到抽穗,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,尤其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为敏感。